2024年7月15日,阿尔茨海默病认知康复分会在广州越秀国际会议中心隆重举行。这是自7月13日国际阿尔茨海默病及相关疾病学术大会启动以来的第三天。初步统计显示,13日至14日的观众总人次超过万人,专家们的精彩报告吸引了大量关注。大会不仅是一次学术盛会,更是阿尔茨海默病及相关疾病研究与治疗前沿进展的全面展示,彰显了该领域研究的蓬勃发展和无尽潜力。
此次会议由华中科技大学协和深圳医院的宋鲁平教授主持,邀请了众多康复领域的知名专家,涵盖了神经变性疾病、多模态诊断、音乐辅助治疗、运动康复、生活方式干预、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等多个方面,展示了阿尔茨海默病治疗的最新进展和未来方向。与会者沉浸在浓厚的学术交流氛围中,激发了无数创新灵感。
宋鲁平在开幕式致辞
会议伊始,宋鲁平教授致欢迎辞。随后,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李晨钟教授深入浅出地讲授了神经变性疾病的多模态诊断和音乐辅助治疗。他指出,多模态诊断结合音乐辅助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和生活质量。四川省康复医院何霞教授分享了运动康复在认知障碍防治中的应用,强调个性化运动康复方案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重要性。青岛市市立医院神经内科主任谭兰教授探讨了生活方式与阿尔茨海默病的关系,指出健康生活方式显著降低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风险。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老年病科副主任吕洋教授详细阐述了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CCT)的疗效和机制,展示了CCT在阿尔茨海默病治疗中的广阔前景。航空总医院神经内科主任邢岩教授讲解了阿尔茨海默病核心生物标志物在正常压力脑积水(iNPH)中的应用。邢教授指出,通过检测生物标志物可以早期诊断iNPH并进行有效干预治疗,从而改善患者预后。
李晨钟做专题报告
何霞做专题报告
谭兰做专题报告
吕洋做专题报告
邢岩做专题报告
下半场同样精彩。香港大学教育学院江柏轩教授探讨了失智与失语的管理,强调系统的语言训练和认知干预的重要性。宣武医院河北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顾平教授讲解了阿尔茨海默病睡眠障碍的特点,指出通过改善睡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缓阿尔茨海默病的进展。中华国际抗衰老研究院许成钊教授分享了声光电磁疗对阿尔茨海默病认知功能的干预效果,展示了声光电磁疗的无创性和潜力。哈尔滨工业大学张治国教授探讨了基于脑信号人工智能分析的认知干预技术,指出人工智能技术显著提高认知干预效果。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王长明教授讲解了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眼动中的抑制功能缺陷,指出通过眼动检测可以早期发现认知功能障碍。宋鲁平教授详细解读了阿尔茨海默病康复管理中国专家共识的要点,强调综合多种治疗手段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江柏轩专题报告
宣武医院河北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顾平教授则讲解了阿尔茨海默病睡眠障碍的特点。顾教授指出,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普遍存在睡眠障碍,如失眠、多梦、昼夜节律紊乱等,这些睡眠问题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加重认知功能的衰退。顾教授的研究表明,通过改善睡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缓阿尔茨海默病的进展,建议患者及早接受专业的睡眠治疗。顾教授的演讲内容详实,数据充分,给与会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顾平做专题报告
许成钊做专题报告
张治国做专题报告
王长明做专题报告
宋鲁平做专题报告
此次研讨会不仅加深了医务人员对阿尔茨海默病的理解,也促进了多领域专家的交流与合作,为认知康复领域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会议展示了阿尔茨海默病精准诊断和治疗的最新进展,在AI、计算机辅助诊断、睡眠障碍管理及药物和非药物治疗上取得了重要成果。通过与会专家的共同努力,阿尔茨海默病的研究和治疗将迈向新的高度,为未来的研究和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大会闭幕式上,宋鲁平教授表示,本次会议的成功举办标志着阿尔茨海默病及相关疾病的研究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未来,研究者们将继续努力,推动阿尔茨海默病的研究和治疗向更深层次发展,为全球患者带来更多的福音。
此次阿尔茨海默病及相关疾病学术大会的成功举办,不仅展示了该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也为全球专家提供了一个交流合作的平台。通过此次会议,专家们加深了对阿尔茨海默病的理解,推动了多学科的合作,为未来的研究和治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阿尔茨海默病的研究将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为全球患者带来新的希望。
大会现场照片
主持人高桂芝
主持人乔晋
主持人王宝兰
主持人王南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