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交流

专题报道 | 青年科学家分会场

日期:2024-07-20

2024年国际阿尔茨海默病及相关病学术大会自7月13日拉开帷幕,国际国内著名科学家们为观众带来丰富的学术盛宴,会议高潮迭起。在7月14日的青年科学家分会场中,国内年轻学者齐聚一堂,分享他们在该领域的最新成果和创新思维。本次会议旨在促进阿尔茨海默病及相关病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激发年轻学者对这一挑战性疾病的研究热情,为未来的研究及临床工作注入新的活力。

图片

郁金泰在开幕式致辞


青年科学家分会场由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郁金泰教授担任执行主席及主持。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的辛佳蔚教授介绍了我国认知障碍诊疗现状的流调研究,公众知晓率低,就诊率低,诊断率低,专科医生少,指出认知健康宣教、培养专科医师、促进早诊优治的重要性和迫切性。陆军特色医学中心(大坪医院)的王俊副教授针对阿尔茨海默病的诊断问题,介绍了血液标志物在诊断中的研究进展和应用前景,指出了阿尔茨海默病血液标志物在真实世界中面临的挑战,并提出应对策略,为血液标志物走向临床实践提供方向。复旦大学脑科学转化研究院袁鹏研究员报道了阿尔茨海默病模式小鼠海马齿状回的位置细胞编码异常,及淀粉样沉积相关的异常共发放在其发生中的作用,揭示了阿尔茨海默病空间记忆受损的机制,并为治疗提供了干预靶点。复旦大学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程炜研究员介绍了在大数据时代,如何通过理工医多学科交叉融合,利用生物医学大数据揭示阿尔茨海默病发生发展的时空演进规律,建立疾病早期风险智能预测模型。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的袁俊亮教授详细介绍了痴呆患者的精神行为异常的科学、规范化管理,包括管理模式、药物干预方案等,并强调痴呆患者的精神行为异常的管理需要多学科协助诊疗,尤其是神经内科和精神科协同诊疗,从而全面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图片

辛佳蔚做专题报告


图片

王俊做专题报告


青年科学家分会场围绕阿尔茨海默病及相关认知障碍的流行病学、发生机制、诊断标志物、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临床干预等多方面展开了深入的学术交流和探讨,鼓励与会学者之间建立联系,共同探讨合作研究计划,推动相关领域的跨学科合作与创新。

图片

程炜做专题报告


阿尔茨海默病及相关认知障碍疾病是一种全球性挑战性疾病,一直是医学界的重要课题。通过本次青年学术会议,年轻学者们展现了他们对于解决该领域难题的创新力量和热情,相信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阿尔茨海默病领域的研究将取得新的突破。

图片

袁鹏做专题报告


图片

袁俊亮做专题报告


本次青年学术会议不仅是一次学术盛会,更是年轻学者们共同探索、共同成长的过程。相信通过这样的交流与合作,阿尔茨海默病及相关病研究领域将因年轻学者们的加入而焕发出新的活力与潜力。

图片

专家合影